阅读者

逻辑学[2]

一、思想准备

1、逻辑的基石是命题。因为只有在命题的层面上才涉及真假问题。命题有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。

2、所有的逻辑推理,所有的论证,目的只有一个: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。

3、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,一为本体真相,一为逻辑真相。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,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的。【以物推理,以理推理。】

4、确认事实。事实有两种形式:事物和事件。事物即实体,事件是由事物组成的,要存在无形的事件,有形的事物是其基础,否则这个事件就不会存在。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,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。

5、定义方法:A、种加属差;B、描述定义

二、建立论证

1、建立一个论证

逻辑推理的基本步骤,即推理的过程,就是根据已知正确的第一个观点,推断出第二个观点,而第二个观点之所以正确,乃是由于第一个观点的正确。

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,即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:一个“前提"和一个“结论”。前提是一个支持性命题,它是一个论证的起点,包含着推理的出发点所依靠的基础事实。结论是被证明的命题,它在前提的基础上得出,并为大家所接受。

2、逻辑学基本定律[4个]

A、同一律:事物只能是其本身。A=A(或“A→A”),表现为思维对象的同一,概念同一,判断同一。

B、排中律:【必有一真一假】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,不可能同时为假,必有一真。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“是”或“非”,不存在中间状态,A与非A必有一真,必有一假。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,而没有其他可能。【A是广东人,A不是广东人;必有一真一假】

C、矛盾律:【不能同时为真,可以同时为假】两个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命题,不可能同时真,必有一假。A不是非A。在同一时刻,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。避免矛盾就是避免谬误。如果说逻辑学的第一要务是反映真相的话,那么很明显,消除真相的对立面是最重要的事情。【A是广东人,A是湖南人,必有一假,可能同时为假】

D、充足理由律: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。充足理由律可以分解为四种形式:生成的充足理由律(因果律)、认识的充足理由律(逻辑推论)、存在的充足理由律(数学证明)和行动的充足理由律(动机律)。

3、单称【单个】、特称【有些】、全称【所有的】。

从全称到特称是演绎法,从特称到全称是归纳法。

4、判断

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。其分类如下:

(1)直言判断: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,也叫性质判断。直言判断可以有下面

(2)联言判断: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共存的判断。【A并且B】

(3)选言判断:是断定在几种可能情况下,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。又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。

(4)假言判断:它是反映事物之间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,在假言判断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前件,表示结果的判断叫后件。假言判断又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、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。

(5)负判断

是通过否定某个判断所得的判断。如“并非一切产品都是商品”,就是负判断。负判断是由原判断加上否定联结词“并非”而形成的复合判断。原判断用“P”表示,负判断则是“并非P”。由此决定了负判断与原判断成对立关系。负判断的真假,与原判断的真假有密切关系。原判断“P”真,则负判断“并非P”就假;原判断“P”假,则负判断“并非P”就真。

(6)模态判断:是指一切包含有模态词的判断。根据断定程度上的不同,可以把判断分为:

A、必然肯定模态命题:必然p.

B、必然否定模态命题:必然非p.

C、可能肯定模态命题:可能p.

D、可能否定模态命题:可能非p.

5、区分原因

四因论:动力因,就是它的活动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或者改变其存在状态。目的因,对于行动来说,就是行动的目的;对于客观事物来说,就是它的功用。质料因是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。形式因是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。但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按照“四因论”来进行分析。

在动力因中,我们要区别主要原因与工具原因【钢琴家和钢琴】。最好的工具握在不合格的人手中,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。请注意:一个合格的主要原因,即使配上一个劣质的工具,也可以有所成效;但是一个不合格的主要原因,即便是配上一个最好的工具,却也永远都达不到目的。

6、三段论

每一个M都是P。【此处确立了中项的外延】

每一个S都是M。

所以,每一个S都是P。

第一个命题是大前提,第二个是小前提,不用说,第三个是结论。三个大写字母,M、S、P,分别代表着三个命题中包含的事物一要表达的观点。M代表“中项”,P代表“大项”,S代表“小项”。中项尤其重要,因为它的任务是搭建起其他两项的桥梁,论证的成功与否有赖于中项。 


三、检查论证

第一步要确定的是,我们所要评定的论证是否是一个真正的论证。论证的两个基本要素:前提和结论。

第二步是检验我们用以推理的前提是否正确。【这是最重要的,结论中事实的可靠性取决于论证中构成前提信息的可靠程度。1、单个命题中包含的几个主张必须都是真实的,不能仅仅是部分真实。2、一个真实的前提并不能保证它对所要证明的结论直接有效,关键是前提与结论的相关性。】

第三步是确认论证结构合理与否。

四、注意

1、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

命题的量指的是它是全称的还是特称的。命题的量取决于它的主项。在结论中,量必须以更绝对的方式反映出来。这就是说,出现在结论中的某项的量,无论是关于主项的还是谓项的,都不能超越前提中同项的量。换句话说,如果结论中某项是全称的,那么前提中某项必然要是全称的。

2、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性质

命题的质,我们已经讲过,指的是它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。如果论证中的结论是否定的,那么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否定的。

五、常见逻辑错误

1、否定前件

A→B

-A

所以,-B

2、肯定后件

A→B

B

所以,A

3、中项不周延

中项必须至少有一次是全称的,即要确定中项的外延。【中项是指不出现在结论中的项,全部M是P】。

4、偷换概念

M一P

S一Q

S一P

一个建立在多义词基础上的前提,结论一定是不成立的。因为没有一个起到联结作用的中项。

如果你要公正地就某一点进行辩论,首先请给你所要辩论的观点一个明确的定义,并且在整个辩论中始如一地坚持它。

5、循环论证

当前提的正确以结论的正确为前提时,那么推论其实没有发生。

首先,命题A被作为另一个命题B的前提条件;然后,过程被反过来,最初的前提A现在变为结论,而最初的结论B则变为前提。

这一谬误的要点如下:首先,命题A被作为另一个命题B的前提条件;然后,过程被反过来,最初的前提A现在变为结论,而最初的结论B则变为前提。

6、虚假假设

为了推理过程的进行,我们必须假设一些事情是真的。如果推理过程成功,往往可以证明我们事先假设为真的事物确实为真。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是: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。换句话说,它不能自相矛盾。


 
   
评论
热度(1)
阅读者,我的阅读室!